考研应该先确定老师还是学校?如果说考研仅仅是想拿一个研究生毕业证书的话,那么选学校肯定要放在前面,毕竟985,211大学的名气在找工作时的优势还是蛮大的,只要能进这个学校大门,有老师愿意收自己,做完既定实验,领证走人万事大吉,如果说想在专业领域有更加长足的发展,那么选老师应该放在第一位,虽然说好的学校有好的老师,但是好的老师一般都会在多个学校作为外聘老师进行招生,所以说,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选择,与好学校的考生争夺人家本校的老师,这样的风险是不是太大了,建议了解清楚目标老师在哪几个学校招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报考相关的院校。
考研复试由各学校自己组织和考核,因此具体的考试内容会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这学校的学生,更针对所学的专业。作为学习方式、涉猎内容都大为不同的文理专业,考试形式和侧重都会有所不同,考生们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也应该有所区别。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不同学科考研的复试侧重点。 偏文学科:突出社会实践和科研 1、考管理专业应提高数理分析能力 复试前,考生在知识储备方面应做好充分准备。 例如由于管理类专业近年来报考的考生很多是来自其他专业,原专业是理工科的考生应该在管理专业知识上多下功夫,而原专业是文科专业的考学应该在数理分析上多花时间。 其实,管理方面的专业非常欢迎理工科类考生报考。 因为理工科学生的假设、建模、论证能力和数学、物理的基础,对于研究生阶段做研究是非常有利的,写论文和做课题的时候也会用到很多定量分析,所以具有理工科背景的考生会有比较大的潜力。 文科生虽然在应试和写作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复合型知识结构和定量分析能力的缺乏会影响他们更长远的发展,所以文科生如果要报考管理类专业应该注意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 2、关注热点,梳理文学史脉络 比如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而言,考生应该打好基础,认真复习,放松心态。注意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多阅读一些当代较前沿的话题研究、热点讨论,以及由此产生的争议与分歧。 总之,文学研究的一些较新的转变都要多加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相关书籍是比较多的,作品、作家、理论书等琳琅满目,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每年代的文学代表人物、作品、流派、思潮等,考生在考前应该理顺思路,以便在回答问题时直接找到要点回答。 初试的考查限于学生的应试能力,通过一张试卷上能看出学生的理论功底和知识储备。但是仅仅通过笔试并不能全面展示出学生的学术潜力以及人能力。 因此,复试是能力突出的考生突出优势,证明自己的好机会。各高校也对此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如上海交通大学在复试时要求每位考生必须交一份“清单”,包括本科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和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情况等。 在复试环节中,导师对考生的社会实践和学术科研较为感兴趣。复试时递上一份特点突出的学术简历,往往能给导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学术简历的内容必须强调你本科做了多少学术课题,看了什么专业书,写了多少文章,发表了多少文章。目的在与让导师认识到你的学术潜力。若有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较好带上当期刊物请老师验证。 偏理工学科:重视实践,竞赛获奖体现实力 初试已经考查了考生的基本功,到了复试主要是以面试为主。 比如生命科学研究院十分重视考生归纳推理的逻辑能力、实验知识方面的积累。由于研究项目与国外的交流机会很多,所以英语听力测试占很重要的部分。 大学期间做的毕业设计也很重要,可以考查考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方面主要关心考生都做过哪些实验,是*完成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设计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实验中用到的原理和对结果的判断。 比如做一细胞实验,就会问考生如何选择药品、如何进行分组、如何对照考虑、对结果做出怎样的分析判断、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的能力。 考生对于理论与实验的结合情况很重要,一些院校可能片面注重考研率,忽视了对考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极力避免这种低能的情况,所以要提高技能培训、实验在复试考查中的角色。 在复试前的时间里,要着重弥补自己的不足,加强对不懂知识和实验技能地了解。如果考生少有毕业设计或实验方面的锻炼,可以主动联系研究所去做,做到早接触、早了解、早应对。 复试时,理工科的导师对学生的科研成绩也相当重视,比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等获奖经历。考生的获奖经历对复试很有帮助,让复试的考官认识到你身上的学术潜力,使你从复试的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理工科复试和文科复试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对考生动手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工科类专业如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 因为这些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将来的研究生学习都是以实验为基础,按照实验标准规范操作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也能看出学生是否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许多工科专业在复试中还加入了实验技能考核的部分。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考研不同学科复试的侧重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考研顺利,考研成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