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学习什么,他们需要对孩子不同过程的成长状态有不同的了解,对孩子养育方式的不断改变,对家庭关系的不断平衡与成长,以及对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关注与认知等,父母总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着孩子一点点的成长,但他们却忽略了在孩子眼中,愿望也是希望能看到父母一步步的成长,一点点学着和自己相处。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或冷淡情绪,甚至出现逃学行为的心理问题。目前,中学生厌学的现象已经成为教师和家长的一大难题。厌学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它的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导致极度厌恶学校和学习。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学生厌学呢?1.中学生情感淡漠和压力太大 导致缺乏学习兴趣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这是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中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压力太大,而且学习时间过长,就渐渐地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对学习有了一种排斥情绪,不愿意学习,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这种心理逐渐演变成厌学。还有就是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师生之间的情感淡薄。学生喜欢学哪门学科,主要因为他们对这门学科的教师及其教学方法比较认同,和这个老师的情感也比较浓厚。有的孩子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自暴自弃,面对这样的孩子,及时引导孩子走出心理误区。2.中学生的意志力和抗挫能力较差虽然有许多中学生主观上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是学习的过程毕竟是很艰苦的,是需要花一定时间和精力的。而目前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宠儿,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让父母帮助解决的。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点挫折就不想继续坚持下去,意志显得十分薄弱,像这样的学生碰到了困难就后退,就不愿意去学习、去思考,长期下去,自然而然会产生厌学情绪。3.中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和教育对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动机是非常复杂而多样的。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就很有可能导致厌学。有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是为父母和老师学的,他们大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甚至是“连哄带骗”的情况下才学习的。他们觉得自己学习是在帮助父母和老师完成任务,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肯定不会好。对待这类厌学孩子,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其内在动机。4.学习自身所带有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说,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从事同一件事情,就有可能会多多少少地产生厌倦情绪。学习就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活动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付出很大的努力,也让学生产生一种高度的精神紧张感,时间一长就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地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说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能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厌倦,从而导致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