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参加初试和复试时要注意的几问题 关于初试考研初试前较好提前去熟悉考场,安排好住宿,准备好相关证件和考试文具,相同的笔请全部都要多准备几支。考完一门后不要马上对答案,也不要觉得某科考不好,中途放弃考试,一定要坚持考完。坚持到底,较终还是考不上,那也可以问心无愧。 关于复试如果你估计自己能够上线,或是已经顺利拿到了复试通知,较好提前开始复习,多了解一些该系该专业的情况,关注专业领域较新动态,并尝试联系导师。如果成绩不是很理想,复试和调剂两手都要准备。 12、读研究生究竟有什么意义? 研究生的生活和本科时的生活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你可以有很多*支配的时间,尽情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你对学术研究有兴趣,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造。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可以跨专业报考自己喜爱的学科。并且在读研时,你还有2~3的时间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做适当的准备。总之,考研会让你的人生道路增加更多选择。 13、该读什么专业的研究生? 在研究生阶段,你所选的专业可能直接影响你能进入什么样的行业,因此较好从自己的兴趣志向出发,如果没有特别感兴趣的,也要选择就业前景相对较好的专业,并与自己的性格相符的,否则你很难坚持读下去。如果说在本科时读好学校比读好专业更重要,那么我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在研究生阶段,专业的好坏可能比学校的名声更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你能进入什么样的行业,而行业的好坏是极其重要的。 14、跨专业考研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跨专业,你要考虑清楚要跨什么样的专业,是跨那些统考的专业,还是跨那些自主命题的专业?如果是跨学科,要看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内在的逻辑关联。例如本科学数学,你考经济学、统计学,可能会得到老师的青睐;本科学外语,你考新闻传播学可能有一定优势,你和其他同学相比就有了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15、应届考研还是参加工作后再考研?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计划,因此,无论是应届考研,还是在参加工作后再考研,都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在毕业后直接就能进入你想去的行业工作,则无论是应届考研还是等工作几之后再考研,都是可以的。 如果你不喜欢本科专业,还是建议应届考研,因为工作之后要考研究生通常都要辞职考才能考上,而且时间也远没有应届时这么多。在本科期间,花上一左右的时间全力准备,考进一自己比较满意的专业读研究生是完全值得的。 16、考研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成功=实力+信息+运气。 实力这自不用多说,打铁还需腰板硬嘛! 信息并不是每人都会去关注和收集,考研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有时候你会为收集参考书目花上很多时间,因为每学校考研信息的公开程度不一样,更不用说历练习题、录取名单、报考人数等可能是费劲的事,信息会直接决定你复习的方向,如果你知道了历练习题,你就可以通过分析练习题大概知道它的命题特点和重点,这次考研身边就有同学因为看书的版本和参考书不一样内容有很大的区别,还有同学因为没弄到练习题,后拿到卷子傻眼了,7计算题,而自己之前的复习的都是简答和论述题,这就是方向性的错误,而这恰是致命的,这也是为什么辅导机构如此火爆,每考研人都希望认识更多的学长学姐传授"经验",无非是想获取更多的信息罢了。 后一是运气,因为其中有很多不定的因素,你考上了并不是说你比别人,比别人努力,更可能是你比别人运气好一些罢了,因为学校难度、专业竞争程度都不一样。 17、怎样提升实力? 花更多的时间并且用好这些时间,说白了就是勤奋加效率。 首先考研更多的不是关于智商而是关于情商(考特牛X的学校除外),在于谁更能坚持,谁更懂得舍弃,谁更多的压榨自己,那些觉得仅凭效率,每天轻轻松松睡大觉就能考上的基本都是自欺欺人,考研必须有一定时间量做增加,其实简单算算就知道了,数学要看教材、做全书、660、练习题以及各种模拟,英语要不断记单词、近的练习题,还有专业和政治。 然后是效率,提率一是多做笔记多总结,只要你认真做笔记,越到后面复习你就知道笔记有多重要了,笔记一定要自己做,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所谓笔记就是以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将书本的知识整理出来。再一就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要想着自己闭门造车的复习,多和别人交流,多吸取别人的经验。 18、过程和结果谁更重要? 过程存乎内心,结果力求实现。 这似乎是一普遍真理性的废话,考研的过程是一自我发现的过程,你会知道自己的性格缺陷,也会为自己的努力由衷点赞,期间你会经历焦虑、狂躁、疑惑、失眠,也会有充实、平静、小小的成就和兴奋,这期间我们都在成长,都是关乎我们对自己的发现。
读研可以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学校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都是分开的,会针对层次提供不同的教育资源,尤其对于那些考研到更好学校的同学来说,可以听到各种内容的讲座、接触专业领域内的大牛、获取更多良好的教育资源,而这其中许多以前是接触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