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人才的出现使得平均分提高,*线也呈现上升趋势,准备考研的考生需要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实力才能不被淘汰,也更需要高分才能脱颖而出。
复试流程
研究生复试的流程一般为:自我介绍+专业英语(读+翻译)+专业知识的问答。
01自我介绍
尽量控制到30s—60s,浓缩出自己的精华,姓名,毕业于什么学校什么专业,科研能力的证明以及对于科研的态度等等,这个时间不长,打好副稿,反复操练,争取做到一气呵成。
02专业英语(读+翻译)
在复试时,发现很多考生在这一块是相当薄弱,体现在这几个地方:
一、口语非常一般,很少见到纯正发音的英语口语。
二、专业英语知之甚少,通常在翻译时很多考生在专业英语上捉襟见肘,翻译时直接跳过或卡壳。
英语的准备是个长期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且通过对不同考生进行对比,这个环节的差距相当之大。
那在这最后的时间如何准备,能让这个环节更好呢?
一、复试前一段时间仍要不断操练英语,使自己保持语感。
二、收集并复习该专业出现较多的专业词汇。例如食品科学专业,发酵、酶促褐变、美拉德反应、合成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等。考前一定要认真复习,即使多过目几遍对于你翻译的帮助或者是立竿见影的。
三、专业英语朗读时尽量做到不卡壳,即使慢一点关系也不大。
四、遇到不懂翻译的词语,用拼读来带过该词的翻译,不要一直卡在那里,卡的时间越长,对你的形势越不利。
03专业知识的问答
复试过程中,这一块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有些考生对于整个问答对答如流,每个实验步骤、实验原理,专业知识都了如指掌,而有些考生就答非所问,甚至有出现几乎所有问题都答不上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的研究生复试就相当危险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既然是专业知识,结合自己所报专业方向以及自己本科院校的情况,做好充分准备。
以食品科学为例,首先要进行预测面试官所问考题的大方向,肯定会考察你本科期间的科研能力,而科研能力肯定是从细节着手。
细节怎么考察?细节就是你本科期间所做过的实验以及思考。从而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请描述你本科期间印象最深的实验?”“你在本科期间做过什么实验?”“你做过最成功的试验是哪个?”等等这类问题。
而面试老师也一般会从你的回答中继续挖掘基本信息点: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原理,看看你的基本功是否扎实,例如解释一下美拉德反应原理、酶促反应原理,为什么要将温度设置在70度,不设在90度等等。
知道这些后,你们也知道怎么去准备了吧。
(1)复习实验→重要的课程实验、毕业论文实验和与研究方向贴近的实验→了解其中的过程和原理→做到每一步都烂熟于心。
(2)过一遍实验中的重要原理,自己做过的实验要反复验证,脱口而出。
以上就是复试需要准备的具体内容。
04面试前提前预约导师说明个人情况
这一点也是我认为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点,提前让导师知道你的情况,对于你的研究生复试肯定是百利而无一害,而准备去见导师这里面也是要做文章的。
准备材料与内容:个人详细简历,科研能力的证明,研究生生涯规划等等。
考研复试如何找导师?
这也是许多考生会面临的问题,到底选哪一位老师作为自己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导师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确定。
01查看对应学院院网,将会有学院师资队伍介绍,这时你就可以详细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论文发表等,这时大体进行初筛,挑选出几名自己较为心仪的导师。
02通过该校的研究生同学,论坛等等了解不同实验室课题组导师的情况,按照自己意愿进行依次排序。
03这时可以提前将个人情况发送邮件给相应导师,表明个人意愿,因复试期间发邮件给导师的考生也较多,或许导师不一定能及时回复你的邮件,也可上门当面拜访,耽误导师10—15分钟,如果导师招生名额已满,也可找寻下一位心仪导师,依次…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啦,考研它是一个时间,金钱,精力不断投入的过程,没有投入,是不可能有回报的,首先在时间上,你一天大部分的时间要花在考研上,每天八九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要习以为常,只要能坚持到这一点,那么离上岸就不远了。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教育新闻
详细了解
你也可以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让课程老师跟你详细解答: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