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差的孩子,比较容易分心,尤其是在课堂上经常因为发呆所错过很多学习知识,影响学习效率,学习分心是很多上课孩子常有的毛病,除此之外比较常见的还有拖延症,当然虽然拖延和学习分心多少都有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但是不可否认,这些都和孩子的学习状态是有关的,注意力不集中就是精神不够,思想容易想到别的地方去,学习不在状态上,某种程度来说学习不集中精神,孩子上课确实没有什么精力,因此有必要的关心孩子学习状态还是很有必要的。
3岁后,孩子的注意力初步形成,但稳定性低,持续的时间短。一般情况下,小班孩子只能集中注意力3~5分钟,中班孩子10分钟左右,大班孩子10~15分钟。 一.孩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孩子睡眠不足或感到疲劳,天热、口渴、生病或某种原因引起的情绪不安等都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2、孩子不善于转移注意力。如:孩子在听完一个有趣的故事后,可能受其中某些情节的影响而忽视了妈妈的提问,出现分心现象。 3、外界干扰引起的。如:环境繁杂、喧闹等使孩子的注意力不易集中。 4、教育内容、方法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太深,孩子不能理解,或太浅缺乏新鲜感,都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另外,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注意动静搭配,或活动要求不够明确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二.家长应分析原因,采用相应的方法防止孩子注意力分散。 1、增加孩子充分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使孩子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学习活动。 2、创设安静、整洁的环境。在孩子学习时,不要把无关的东西,特别是孩子喜欢的玩具放在一边,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3、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手脑并用,让孩子的活动有张有弛,动静交替。 婴幼儿存在“喜爱重复”的行为,这种“一成不变”的行为究竟是怎么回事? 1.为引起父母的注意。 孩子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爱而“喜欢重复”,这种原因,在很多家庭里都会发生。一些孩子到晚拿着同一本书让父母念给他听,其实他们并不乎书中是什么内容,他们想要表达的真正意图是:“请你时刻注意我,爱我!”婴幼儿从重复行为中获得关注,爸妈也在孩子的这种重复要求中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因为在一读再读的亲子互动里,充满着爱和关注! 2.重复中不断地以自己的速度吸收、学习。 有时候孩子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比较差,他们想在重复中不断地以自己地速度学习。较细心或替孩子做成长记录的父母可以发现:婴幼儿的重复行为总会在持续一段时间后的某天,出现了学习上的跃进。也许他突然会抓住物体、会唱出哪首歌了,或者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会翻身了……在亲子共读中,这种“突然”发生的学习跃进,也会在他不断地要求成人重复阅读的行为后出现。 所以,他们一定会在重复共读中,以行动或语言来表示他已获得或学会的某些东西。或许您在重复一段时间后,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已经会背一整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