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怎么办?修正对孩子的期望,有时家长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真诚对待孩子,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父母的
冷漠心态是人际交往的障碍。冷漠的孩子不可能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与积极的情感背道而驰,缺乏同情心,久而久之,便成为情感发展的障碍。独自坐在那里,不说一句话,用一种审视的目光看着周围的同学,没有一丝表情,旁边的人无法看出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目光总是冷冷的,让人不敢靠近。他怎么了?为什么小小年纪就如此深沉,还有着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沉重与孤寂,为什么?原因就是冷漠吞噬了他的心灵。孩子如果对周围的人和事始终抱有冷漠的心态,长期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转化为他的性格特征,危害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冷漠的危害表现为:(1)交往不畅。冷漠的心态使他们性格孤僻,不能深入到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不能和老师、同学、同伴沟通,看不到学生生活的本质和真谛,看不到人的心灵深处那些高尚美好的东西,看不到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的人生,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看不到挚友和知音,内心深处充满孤寂、凄凉和空虚,从而阻碍其心灵的健康发展。(2)易走极端。冷漠的心态容易使孩子压抑自己的热情和活泼的天性,造成心灵的麻木,行为的逆反。冷漠的心态也容易使他们把自己从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的密切联系中割裂开来,以一种不以为然的、讥讽的、嘲笑的眼光看待一切,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生态度,成为玩世不恭、消极混世的自怜者。那么,对孩子心理冷漠的问题,家长要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化解呢?1、认识冷漠的根源。孩子的心地其实原本是热情、善良的,他们之所以变得冷漠,往往是由于受到成人或影视作品的不良影响,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孩子冷漠的根源。身教重于言传,家长务必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热情待人,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平日里和孩子一起观看富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和电视剧,在融洽亲子关系的同时,培养孩子热情、善良的品质。2、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要想让孩子真正关心、体贴他人,就必须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3、强化爱心行为。孩子在生活中也许会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爱心行为,家长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当孩子扶起摔倒的小伙伴、为迷路的老人指点路线、把自己的玩具和图书捐献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时,家长都要热情地给予肯定。4、投身社会公益活动。要让孩子有一颗热情的心,就应该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比如观看赈灾义演,参加社会各界为“希望工程”的捐款,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等。家长应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这些活动,感受公益活动的意义,唤醒孩子内心热情的一面。以上这些是帮助孩子化解冷漠心理的办法,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心理,当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才能及时加以解决。孩子的冷漠心理对孩子未来的生活是非常不利的,在发现孩子有冷漠心理时,家长可以参考以上的方法来应对。冷漠的心理有障碍与人交往,对孩子的人际关系有害无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孩子冷漠心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