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毋庸置疑,爸爸妈妈对待孩子的方法,会成为孩子对待其他人方法的样本,短少爱的孩子简单走极端,家长要做好榜样,不必*解决问题;要营建和谐、充满爱意与温情的家庭气氛;要引导孩子挑选科学的方法发泄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家长除了关怀孩子的日子起居和学习情况外,更要重视孩子的心里需求
因因今年7岁了,已拿到了三级钢琴考级证书,现在准备考四级。因因能拿到现在的级别和爸爸是有很大关系的。因因的爸爸是某音乐学院的副教授,在音乐教育界有很多朋友,资源广泛。实际上,因因的钢琴基础还有些欠缺,并未真正达到四级的水平。前几次考级,爸爸都和相关的主考老师打好招呼,所以因因每次都能通过。虽然结果只是勉强通过,但毕竟是拿到证书,小小年纪就考四级了,这让因因备受关注,也让很多家长羡慕不已。因因的爸爸引以为荣,因因自己也很骄傲,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每次考试都轻松顺利地通过,让因因觉得自己弹得非常好,认为自己很聪明,所以因因目前学钢琴的态度并不是很认真,也不刻苦,敷衍的成分更多。不过爸爸并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自己有资源,不用就是浪费。相信家长们看了这个案例,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赞同因因爸爸的做法。这样做不是真正为孩子着想,而是会给孩子心灵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1、慎重使用人际关系资源。让孩子自己懂得,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在自己,不能依赖父母和老师,自己要对成绩的好坏负责,这也是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家长们不管有多么好的教育资源,也都要学会珍惜,不要盲目利用,要选择最关键的、最需要的来用。2、家长要克服虑荣心。为了能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家长可能会经常给孩子的班主任打电话。让老师在考试时照顾自己的孩子,偷偷向老师要考题或让老师在阅卷时高抬贵手,使得孩子每次都拿高分,让孩子的考试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还会让老师给孩子多创造取得三好学生的机会。家长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动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给孩子创造得奖或取得好成绩的机会,无非是为了自己面子上的满足。人难免有虚荣心,适度的虚荣心或许会促使人不断的追求向上,但如果虚荣心过多,就可能会形成危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也要注意到这一点。孩子成绩好,家长固然会高兴,会感到荣耀。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去开家长会时,如果听到老师一直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家长内心的幸福感受就会溢于言表;如果受到批评最多的是自己的孩子,家长有时会感到无地自容。要想做个好家长,就要有颗平常心,冷静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要引导孩子自己学会竞争,明白好成绩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靠外力得到的不是真本事。如果孩子的老师刚好是自己的同学或好朋友,关系非常不错,可以随时和老师保持联系,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各种情况,双方共同努力,给孩子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不要把好事变成坏事,只求老师照顾孩子,那样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3、让孩子离开家长的庇护。现在很多老师家长为了更方便地掌握孩子受教育的情况,喜欢把孩子放在自己任职的学校读书,并且会要求把孩子安排在与自己关系好的老师的班里,让孩子受到更多的照顾,享受比普通学生更多的权利。其实这样做孩子会感到压力,孩子会觉得自己即使努力了,也不是自己的功劳,而是沾了家长的光,有时甚至会认为不管自己如何努力,都摆脱不掉受照顾的印象。家长要慎重考虑,为了孩子的将来,不妨给孩子转学,给孩子换一个全新的环境,排除亲情的干扰,让孩子单飞,检验孩子的能力。如此孩子未必就做得差,很可能会比原来更好,这无疑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叛逆怎么办
第一、让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孩子的内心有一个英雄梦,渴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只有这样才会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父母要给予孩子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妈妈在做饭,让孩子帮忙扫地,摆好碗筷,端饭。爸爸在修理闹钟,让孩子帮忙拿修理工具。上楼时,妈妈可以让孩子帮忙提着菜。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人,可以帮助他人,让孩子体会被需要的感觉。
第二、父母给孩子一定的权利。没有一个孩子喜欢被人指挥和掌控的感觉,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更多更大的权利。因此,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自己决定跟哪些小朋友一块玩。这样孩子才会有*的思想,不受他人左右,对以后成年不会与人随波逐流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