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以后,我深刻地意识到,他们的小脾气就像龙卷风,说变就变,有时候明明说好的事,也会莫名其妙地变卦,突然就不同意了。 比如我家娃上幼儿园,整体上还算顺利,老师也说她在幼儿园很合作,还交到了朋友,按说都快一个月了,差不多也该要适应了吧? 可上周的一天,她突然不肯去了,半夜哭了两轮,每轮持续半小时,起来继续,不肯穿衣不肯出门,唐僧一样反复念叨着我不要去,我不要去,声调和哭声也越来越高,我共情了、表达理解了、全程心平气和,可她还是不肯去呀 如果是你,孩子突然出现了类似的无理取闹,会怎么做呢? 我在朋友圈简单说了我的处理过程,很多人留言说很受用,自己可能想不到。但促使我写出来,倒不是因为它一定会对解决上幼儿园的问题多有用,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我更想分享的是思维方式:它不一定奏效,但至少不会让已经焦头烂额的事情变得更糟,还可能教给孩子,比让他/她一定要做某件事更重要的东西。 一、预备动作,调试我自己:避免让冲突再升级。 人的大脑有镜像神经元,我们和孩子互为镜子,会不由自主地相互模仿: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哭闹,我们会烦;我们吼,他们会更暴躁。而且孩子在长大成人前,生理上是完全没有能力主动管理情绪的。 所以我知道以暴制暴绝不是好方法,虽然半夜被孩子的两轮哭闹搞到神经衰弱,我还是会暗示自己,如果我不想事情变得更糟,我就得先管好我自己,不能发飙。 之前分享过不少情绪管理的办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我而言还有一点很有用:预设这就是一场很持久很持久的战争。 从一开始,我就不期待孩子会立马消停,想着她会哭很久,有了这个心理准备,在我的计划内,我就会觉得无论闹多久,事情并没有失控,会更容易有耐心 二、思考我的目标:我到底希望实现什么目的? 养孩子就像自驾出门要输入目的地开导航,不知道去哪儿,我们就容易走错路。 比如对于小叶子不想上学这件事,我就在想,我的目标是什么呢?是必须去幼儿园,还是其他?比如让孩子学习到一些更重要的技能? 如果我的目标是前者,那我的处理无疑是失败的,孩子最后没有去。但我觉得当天到底去不去幼儿园,真的没那么重要,相比之下,我更想让孩子知道:虽然你是个孩子,你的决定也可以被尊重被理解,但你也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 所以我和她说,可以的,但你要自己去和老师请假,告诉老师为什么哦,妈妈不能代替你做这件事,因为这是你自己的决定。 三、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与自然后果。 遇到孩子不听话、哭闹,我们的本能反应,是去讲道理。 但道理是常识的层面,我们告诉了孩子怎么做,但孩子却不一定能懂。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是体验,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他的选择,到底会带来什么结果。 比如小叶子有时候起床会不肯穿衣,明明外面的风嗖嗖的大,却非要穿着睡衣就出门,这是典型的常识层面——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而体验呢,是我停止了说教,把她领到门口,说你可以在这里站2分钟,如果觉得不冷,我们就穿这身出门,结果她就老实换衣服了。 当然我也遇过她一边流鼻涕一边还说不冷,这个时候我也不会强迫,而是说,可以,那你去选一件你喜欢的外套拿在手上,如果冷你可以披,不冷你可以不披。 有的家长可能不忍心,觉得万一真冻感冒了怎么办,我觉得是要看年龄的,我们不可能方方面面照顾到,幼儿园那么多孩子,老师也未必管的过来,真正的放心,是教会孩子自己知道冷暖、口渴肚饿上厕所并且知道如何表达需求、照顾自己。 话说那天,我就真的牵着孩子的手去了幼儿园,也允许她在睡衣外套了个诡异的艾莎公主裙 去之前我和老师打了电话,简单说明了情况,目的是我们说法达成一致,只能请假一天。
Problems with children
青少年叛逆期怎么教育?1、首先我们应充分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要认识到这种稳定及不稳定的时期,具有普遍性,”叛逆期”在心理状态的表现,会特别的敏感,其中自然不乏许多会影响情绪发展的因素,这也使得许多师长,会错认他们的行为表现属于年少叛逆的状态,了解孩子表现的潜在原因,避免指责,给予更多的关怀,减少孩子的压力与伤害的来源;2、在“叛逆期”年龄段的青少年是自我观念的成形,思想的启发阶段,最容易受影响,也最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认同与支持,避免压制手段,面对青少年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因为孩子的叛逆行为,就直接贴上“叛逆期”的标签,在此时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千万不要用责骂的方式来处理;3、善于分析孩子的要求,即使是非常荒谬的要求,也应该慎重考虑之后,给予响应与讨论,找出充分的理由,让他明白了你的看法...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学习资讯
详细了解
你也可以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让课程老师跟你详细解答: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