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夏庄派出所接到报警称,在辖区一购物捉到一个小偷。接警后,民警立即前往现场,却没想到嫌疑人是一名年仅18岁的小姑娘。 据安保人员讲,最近经常有一黄头发、戴口罩、提大挎包的女孩光顾购物,蹊跷的是每次女孩离开后,店家都发现少了东西,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因为只是怀疑,始终没有直接证据,也没有选择报警。 周末武某被店家堵个正着,人赃并获后报了警。经审问,武某承认其先后多次在购物不同店铺盗窃的犯罪事实。 据调查嫌疑人武某因青春期叛逆,父母忙于工作,很少给予陪伴和教育。从偷过一次、两次、三次之后,就开始偷盗成瘾。有时候会忽然产生偷盗的想法,管不住自己的手,就这样走上了偷盗的违法道路。甚至有时候,武某会顺手牵羊一些物品送给自己的朋友。 武某之所以养成偷盗的习惯,父母需要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如果武某的父母能够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并第一时间纠正武某的错误,帮助武某改正陋习,那么武某可能就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因为各方面原因产生压力。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寻求一些手段帮助自己缓解压力,获得快感。偷盗就是一种获得快感的方式,他们通过偷盗来释放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所以他们偷盗的目的或许并不是渴望得到某件东西,而是想要享受偷盗的过程。 那么父母在发现孩子出现偷盗行为的时候,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呢? 1、不可当众呵斥孩子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具有偷盗行为的时候,会抑制不住心中怒火,不管场合、环境就开始大声训斥孩子,这样做不仅会把事情扩大化,而且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二次伤害,心理阴影会伴随一生。家长应该冷静下来,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因,并及时的教育和开导,让孩子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2、建立物权意识 发现孩子很喜欢别人的东西,想要占为己有时,家长必须及早教育他们这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在我们没经得他们允许的前提下,是不能私自拿走使用的。如果很想得到,这就必须通过金钱交易或者以物易物的方式取得,这是要付出一定劳动和代价换来的。 3、教会孩子怎么花钱 家长有必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家庭的收入支出情况,做出比较详细的记录。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习惯,另一方面,让孩子知道自家的经济情况,培养合理消费意识。还有,应该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给零花钱多少要从实际出发,看家庭经济条件和孩子实际需要,而且要指导孩子怎样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