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发展,思想的开放,是中国夫妻的离婚率也显著上升,孩子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往往会有自卑感,更有甚者,有的孩子象皮球一样在父母间被踢来踢去,有得居无定所,父母的离异使未成年人缺乏父爱或母爱导致了其形成孤僻、脆弱、自卑或过强的性格,容易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尤其是未成年人在结构不整或畸形的家庭中,生活心理压力过重,对家庭易产生离心力,极易使孩子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孩子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和坏人的引诱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个孩子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在我学习的时候,经常感到有个人在我的背后,我一回头,发现爸爸正在我的背后偷偷看着我。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感觉浑身不爽。我最反感妈妈不敲门,就走进我的房间,为此,我跟她大吵了好几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并且每个人的隐私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就连妈妈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孩子也一样。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接触世界的领域不断扩大,他们的内心世界也不断丰富,自我意识、*意识和自尊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会从父母面前的“透明人”逐渐转化为“神秘人”。不过,孩子的这种转变并不是变化无常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纯真阶段:0-7岁属于孩子的纯真阶段,包括婴儿时期、幼儿时期和童年时期。这个阶段是孩子的身体发育、智力发展、性格形成等各个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转变阶段:7-14岁属于孩子的转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孩子会从亲近、依赖爸爸逐渐向学习爸爸过度,把爸爸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青春阶段:14岁以后,孩子渐渐进入生机盎然的青春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发生了大的变化,自主意识、*意识、隐私意识等都逐渐增强。然而,很多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以了解孩子、关心孩子为由,公然乱碰孩子极为敏感的“区”,以下是家长常犯的几种通病:私自拆看孩子的个人信件;偷窥孩子的举动,如学习、玩耍、网上聊天;监听孩子打电话,翻看孩子的手机短信和聊天记录;偷看孩子的私人日记。家长的这些行为虽然表面上看合情合理,但是却大错特错。这些举动非但不能使家长全面、真实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还会适得其反,不但会侵犯孩子的隐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会激化与孩子的矛盾,严重破坏亲子关系。所以,无论家长是在什么情况下,也无论家长有多少个所谓的理由,你都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能侵犯孩子的私人空间。其实,尊重孩子的隐私还有很多方式,例如当你去孩子的房间时,应该先敲门;当你为孩子收拾屋子时,应该事先得到孩子的允许;当你想看孩子在干什么时,应该正大光明地看,不能偷觑孩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