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正经历青春期转型阶段,是人格被认同的一个过程,是对过去角色的置换,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他们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家长和老师的认同,当青少年发生心理疾病时,家长和老师一不留意,就很可能会忽视,部分孩子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制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遇到困惑的时候,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解决。
适合学员:焦虑、厌学、叛逆、情绪障碍、品行障碍、亲子关系、学习障碍等
课程目标:培养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学、社会学谈到的“重要他人”概念,指在个体社会化及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毫无疑问,自孩子出生,父母便是孩子的重要他人,而进人小学以后,老师是孩子的另一个重要他人。师生关系作为儿童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自我概念等方面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孩子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因此,对于很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家长要进行恰当的教育引导,帮助孩子形成对老师的合理期待,以及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孩子的入学适应中,家长帮助孩子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从一定意义上讲,孩子要适应老师,家长也要适应老师,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家庭教育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家长须正确认识和看待老师,对老师形成合理期待 在注重人才竞争的时代,家长对孩子的高期待带来了对老师的高期待,家长需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老师,既不要将老师神化,也不要将老师恶魔化。理解每一位老师有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孩子可能会遇到一位新手老师,也可能会遇到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等等。无论如何,合理期待、尊重老师,是良好亲师关系的起点,也是孩子走出家庭、走向学校及社会的重要一课。
2、学会沟通,理性处理冲突与矛盾
遇到问题,如果需要与其他家长、老师、学校进行沟通和协商处理,家长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什么オ是真正为孩子好?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完成学校适应和构建良好的关系氛围是首要的。为孩子好,就要保护核子,让孩子感受到良好的关系。但在现实中,很多家长都会用自以为好的方式或奔着自以为好的结果去做,这可能伤害了孩子却不自知。比如,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负,就要为孩子出头出气。这种想法容易带来情络化的结果,不仅无法妥善地解决问题,而且会伤害孩子。
3、教育孩子公正合理地评价老师
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老师及其工作。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教师职业光荣和崇高的道理,让孩子理解老师的辛勤劳动和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奉献精神。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告诉孩子,老师也可能有犯错误的时候,要公正地评价老师,与老师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教育新闻
详细了解
你也可以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让课程老师跟你详细解答: 在线咨询